脍炙人口的读音
1、〈岀处〉用于褒义。
2、详细释义
3、脍炙人口是一个汉语成语。拼音是kuàizhìrénkǒu,脍:形声字,从月,会声,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。炙是会意字,上面是肉,下面是火,就是用火烤的肉。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。指美味人人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。引证于现代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五:“邹容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革命,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,一时脍炙人口,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。”成语作复杂式;作谓语、定语。相关近义词有喜闻乐见、爱不释手、交口称誉、妇孺皆知、人人皆知。反义词有平淡无味、鲜为人知。
4、〈近义〉口碑载道。
5、脍炙人口[kuàizhìrénkǒu] 基本释义 脍:切细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。指美味人人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。 出处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卷十海叙不遇》:“李涛;长沙人也。篇咏甚著;如‘水声长在耳;山色不离门’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 近义词 口碑载道喜闻乐见 反义词 平淡无味
6、脍【kuai4声】炙【zhⅰ4声】人【ren2声】囗【kou3声】。
7、脍炙人口,汉语成语,意思是美味的烤肉大家都喜欢吃。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诵好的诗文或事物。
8、【语法】:复杂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9、〈反义〉平淡无味。
10、[kuàizhìrénkǒu]
11、【出自】:五代·王定宝《唐摭言》卷十:“如‘水声常在耳,山色不离门’,又‘扫地树留影,拂床琴有声’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
12、kuàizhìrénkǒu
13、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,延伸造句:3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樱花季,素来脍炙人口。
14、把肉切成小块,拿到烤炉上烘烤,半生不熟时再撒上香料,此时香飘万里,让人迈不动脚步,都想品尝。这就是脍炙人口一词的原义。
15、美味人人爱吃,佳作人人欣赏。
16、脍炙人口没有错,就是脍炙人口。
17、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,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。
18、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卷十海叙不遇》:“李涛;长沙人也。篇咏甚著;如‘水声长在耳;山色不离门’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
19、【示例】:一部~的《国风》与《小雅》,也是“三百篇”的最精采部分,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。
20、脍炙人口[kuàizhìrénkǒu]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。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。
21、著名的唐代诗圣李白先生,他创作的诗总是脍炙人口。
22、他秒笔生花,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抒情诗。
23、意思就是美味的食品人们都喜欢吃。比喻好的诗、文等人人称赞传诵。
24、kuaizhirenkou脍炙人口,释义脍:切细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。指美味人人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。
25、常用程度常用成语
26、脍炙人口[kuàizhìrénkǒu]
27、【解释】:脍:切细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。指美味人人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。
28、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,延伸造句:19凡一代文学作品,有脍炙人口者,亦有默默无闻者。
29、感情色彩褒义成语
30、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曾哲嗜羊枣,而曾子不忍食羊枣。公孙丑问曰:脍炙与羊枣孰美?孟子曰:脍炙哉!
脍炙人口的读音
31、成语解释脍:细切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肉菜味道鲜美;使人爱吃。
32、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总是深受人们的喜爱,连我们小学生也能哼上几句。
33、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,延伸造句:1这部小说雅俗共赏,脍炙人口。
34、唐诗三百篇,篇篇都脍炙人口。
35、〈意思〉脍:细切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肉菜味道鲜美,使人爱吃。比喻好的事物或文艺作品为人人赞美和传诵。
36、比喻好的诗、文等人人称赞传诵。
37、脍:细切的鱼、肉;炙:烤肉。美味的食品人们都喜欢吃。
38、〈出处〉五代•王定保《唐摭言•载应不捷声价日振》。
39、烤肉人人都爱吃。
40、脍炙人口
41、◎闻一多《歌与诗》
42、脍炙人口(拼音:kuàizhìrénkǒu)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,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“脍炙人口”的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,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;在句中可充当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43、脍炙人口(拼音:kuàizhìrénkǒu)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,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“脍炙人口”的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,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。
44、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》:“李涛,长沙人也,篇咏甚著,如‘水声长在耳,山色不离门’,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
45、唐•林嵩•《周朴诗集序》:悲夫!先生名朴,字见素。生于钓台,而长于瓯、闽,与李建州频、方处士干为诗友,一篇一咏,脍炙人口。